2020年开年,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市场信心普遍提振,然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酵让所有人措手不及。 疫情带来的短期直接影响显而易见,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全国多地政府出台相关规定,延长春节假期,企业工厂不得在2月9日前复工(有些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延至2月14日)。企业生产受限。 第二,全国多地交通运输线路实行限行管制,货物运输受阻。 第三,目前大众消费处于维持基本生活刚需的阶段,很多商场商店处于关门歇业状态,消费无法提振。 第四,在进出口方面,WHO将此次疫情定为PHEIC,多个国家对来自中国的航班、船舶实行入镜管制。
对聚氨酯产业来说,内需方面终端消费难以提振,下游海绵厂延迟复工,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库存增加,对于上游原材料的需求减弱;而多地交通受限,运输受阻,即使有少量需求也无法顺利供货。原材料厂家库存压力缓增,下调开工负荷,甚至停车。出口贸易也在短期内受到影响。
总体来说,疫情拖得越久,负面影响越大,但也无需过度悲观。
回看2003年的“非典”,中国经济2003年二季度受“非典”影响最大,2003年四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11.1%、9.1%、10%和10%。但“非典”没有改变当时中国经济上行趋势,2001-2005年中国实际GDP分别增长8.3%、9.1%、10%、10.1%和11.4%。
而面对此次疫情,国家也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如:央行在开市首日逆回购投放1.2万亿元流动性,五部委也要求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并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影响。
笔者认为,如果疫情能够在短期内被有效控制,那么经济形势或将在二季度企稳,后小幅回暖。
从微观聚醚市场来看,根据市场消息了解到,目前因为国内货物的出口受限,东南亚等一些地区的聚醚开始涨价。另外,一些中国生产的聚醚产品拥有很高的海外市占率,有市场人士表示,中国出口受限或将造成这类产品的供应更加紧缺。而若国内经济在二季度复苏,海外聚醚价格走高和需求缺口都会刺激国内聚醚产业的恢复。
目前中国经济形势确实处于严冬,而冬已至,春天必将不会太远。
借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昨日发布视频中的一句话:“我们对中国经济的韧性充满信心。”